
一、课程周期分类
1. 长期班
周期:通常为6个月至1年,分为基础阶段(3-6个月)、提高阶段(2-4个月)、冲刺阶段(1-2个月)[[42][24]]。
适用对象:零基础或基础较弱的学生,需系统夯实基础并逐步提升。
课程重点:前期侧重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训练,后期强化创作能力和应试技巧[[42][55]]。
2. 短期班
周期:包括暑期班(25天)、寒假班及考前冲刺班(1-2个月),每天8-10小时高强度训练[[1][3][9]]。
适用对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或需集中突破的考生。
课程内容:系统梳理考试重点,结合模拟考试和个性化指导[[3][24]]。
二、每日时间安排
1. 常规日程
上午(8:00-12:00):核心专业课(如素描、色彩),注重技法训练[[41][42]]。
下午(13:30-17:30):速写、设计基础或创作课程,提升综合表现力[[41][42]]。
晚间(18:30-21:30):自习、模拟考试或专题讲座,巩固当日内容[[42][29]]。
周末:周六上午模拟考试,下午讲评;周日安排写生或文化课补习[[41][42]]。
2. 特殊安排
封闭式管理:部分班级实行晨练(如6:30-7:30体能训练)和严格作息,确保学习效率。
阶段性评估:每月一次模拟考试,用于调整教学计划[[41][42]]。
三、灵活性与个性化调整
1. 差异化课程
基础班与提高班的课程强度和内容不同,前者侧重技法,后者强调创作思维[[41][42]]。
针对文化课薄弱的学生,晚间或周末增设补习时段,平衡专业与文化课[[41][42]]。
2. 应急调整
因疫情等特殊情况,课程地点可能调整为多地备选(如北京、天津等),时间安排提前10天通知。
学生可申请个性化时间调整,如病假或考试冲突时的补课安排。
四、课程内容与时间分配
基础训练:占长期班前期的60%时间,包括静物、人物素描等[[42][55]]。
创作与理论:后期占比提升,融入艺术史论、设计思维等课程[[55][65]]。
实践环节:每周安排外出写生或艺术考察,强化观察与创作能力[[29][55]]。
清美集训的时间安排以“高强度+科学规划”为核心,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设计,兼顾专业提升与文化课学习。长期班注重系统性培养,短期班聚焦应试突破,辅以灵活调整机制,适应不同学生需求。其高效的时间管理模式(如番茄工作法、阶段性评估)帮助学生最大化利用备考时间[[41][42][55]]。
猜你喜欢:北京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