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时间: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和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以及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2. 幼师出现职业倦怠,怎么办
  3. 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4. 如何调查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5. 如何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1】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上升了”;另外7.7%的人则认为,“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2】

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

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

(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4、年龄班与办园体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小、中、大各年龄班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差异也不十分明显,但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比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表现。

幼师出现职业倦怠,怎么办

无论在哪个单位工作久了,都难免会有职业倦怠期,幼儿园老师也一样。具体表现在:没有了以往的活力和热情,甚至是厌倦了幼儿园的工作,有些老师从一个活泼爱岗的“孩子王”变成了焦虑唠叨的“怨妇”等。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职业瓶颈期,如何应对并顺利度过倦怠期?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幼师职业倦怠主要是哪些原因?

1、工作时间长。

平时平均工作一般是10小时,有的甚至超过10小时。

2、案头工作多。

制定教育计划和书写教案,写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写教育笔记和心得,准备教具和学具,写活动记录、制作教学软件,写论文、总结,写家园联系册等。

3、开设课程多、比赛多。

除了教课主题探究活动,还要额外开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书法,美工,对外家长开放的活动、观摩比赛等。

4、业务学习多。

教师资格证、普通话合格证、电脑考级证等。这还不包括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的学历证,和参加论文评比、技能比赛得到的获奖证书等。

幼师出现职业倦怠,园长怎么办?

1、注重情感沟通,关注幼师情绪,尊重幼师需要,营造和谐氛围。

形成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相互宽容,扬长避短,珍惜工作在一起的缘分。

关注幼师情绪动态,了解幼师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心理疏通工作。

组织有益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克服工作倦怠情绪,营造快乐氛围。

尊重幼师,关注幼师精神需求,珍惜幼师荣誉。

2、“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管理者用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师。

3、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有耐心,正确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一步步消除幼师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4、加大设备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幼师的工作效益,多一点生活的空间。

出现职业倦怠,幼师怎么办?

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

2、专注,专业,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

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6、放松训练、转移注意、情绪对比、与人交谈??学会自我心理调控舒缓压力。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怎样看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人格解体,明显表现为对教育对象的拒绝接纳,蔑视和缺乏耐心甚至麻木不仁。3.较低的成就感,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他们不在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育质量。

广义的职业倦怠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的职业适应能力不良,新教师因角色身份的转换的难度过大而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协助与支援,就会有较强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沮丧感,降低自信心,而提早对职业生活感到厌倦,甚至萌生退出教学生涯的想法。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对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辅导和培训。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上升了”;另外7.7%的人则认为,“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

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

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

(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4、年龄班与办园体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在对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则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小、中、大各年龄班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差异也不十分明显,但民办幼儿园由于师资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比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倦怠表现。

三、职业倦怠感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所幼儿园如果长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给幼儿教师自身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的消极的影响

对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持久的职业倦怠,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1、生理上疾病增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竭、皮肤失健、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而在教师职业病中,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经已高达到历史最高达40%和20%。

2、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莫名的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自悲等等,从而致使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

3、消极行为增多

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严重者体现在工作中如怠工、体罚幼儿、跳槽、提前退休等等。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为这三方面的消极作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恶性循环的。过度的职业压力还会对劝解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职业倦怠。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所谓教学,即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而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基础。前三个阶段是1~6岁,分别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主动对罪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处理该阶段的生命使命,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只有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个体才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那么将会给幼儿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影响

幼儿教师长期存在职业倦怠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想到离职谋求其他工作。从而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失。幼儿教师的流失又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从而影响到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相对于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早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一旦打不好根基,将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

四、如何缓解幼儿园教师的倦怠感

(一)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社会期望,理性看待

(1)、注重精神塑造

(2)、让教师发挥潜能

(3)、允许教师失误

(4)、让教师体验成功

2、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和福利待遇

3、幼儿教育事业需要社会提供立法保障

4、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以及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

2、改进幼儿园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3、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4、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

(1)、教师工作评价要从教师心理感受出发

(2)、教师工作评价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变园长为主为教师自评为主

(3)、倡导合作、民主与开放的教师文化,建立园内民主管理制度

5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应做到以下几:

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

2、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

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6、学会心理调控缓解压力

(1)、放松训练

(2)、转移注意

(3)、情绪对比

(4)、与人交谈

五、结论

总之,职业倦怠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许多不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幼儿教师,应该努力避免职业的倦怠状态,以更加健康的心态去培育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要想真正避免职业倦怠状态,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靠自己改变观念,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何调查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呈增多趋势,且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随之加重。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Greennaerg)早在1980年的报告中就已指出:教师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职业倦怠,已在相当程度上为自己带来了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会影响其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家庭冲突的现象随之增加;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它作为一种消极情感,降低了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致影响整个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不好就会使人力资源遭到损失,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胜任工作、人力资源的流失以及对政治、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由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体、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将会为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种严重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们,她们每天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的问题,并要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与困惑,同时幼儿园的工作内容杂,工作时间长,而且任务重,所负担的责任又大,工作时总是匆匆忙忙,难得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工作的乐趣,这就容易使她们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找出应对的策略来预防并减少这一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就是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我国有些研究人员曾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过一些调查,其情况证明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梁慧娟、冯晓霞等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教师已“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还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

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88.5%的受试者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受试者总担心出事故,65%的受试者反映自己常感烦躁,总希望能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儿。

2、个人生活方面

63.8%的受试者认为工作占据了她们很多的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个人生活。

3、工作方面

65.6%的受试者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轻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1.0%的受试者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意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者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的受试者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职业职业;部分受试者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1]。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存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一所幼儿园如果长期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给幼儿教师自身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对幼儿及幼儿园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对幼儿教师来说,过于持久的职业倦怠,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影响:

1、生理上疾病增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竭、皮肤失健、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而在教师职业病中,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经已高达到历史最高达40%和20%。

2、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莫名的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自悲等等,从而致使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

3、消极行为增多

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严重者体现在工作中如怠工、体罚幼儿、跳槽、提前退休等等。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生理、心理和为这三方面的消极作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恶性循环的。过度的职业压力还会对劝解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了职业倦怠,就会对幼儿教育工作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幼儿教育工作,表现出明显的离职倾向,从而对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所谓教学,即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而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发展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基础。前三个阶段是1~6岁,分别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害羞与怀疑,主动对罪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处理该阶段的生命使命,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只有积极因素战胜消极因素,个体才能够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2]。由此可见,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全,人格有偏移,那么将会给幼儿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如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关系紧张不协调,教师性格古怪,脾气蛮横暴躁,情绪变化地无常,不尊重幼儿人格,甚至体罚幼儿,其后果必然是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不适应和厌恶,同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影响

幼儿教师长期存在职业倦怠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想到离职谋求其他工作。从而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流失。幼儿教师的流失又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动荡,从而影响到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相对于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早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一旦打不好根基,将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确定教师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职业的劳动形式。马克思曾把人类劳动形式划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从事教师的劳动必须接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的劳动必然属于复杂劳动,应该具有较高价值。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

“教师的工资应反映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从就任教职之日起便肩负起来的一切责任;应比支付给需要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更优厚。”可是,在我国当前还是有很多制度没有落实,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更是少的可怜。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和社会都对幼儿教师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餐、饮、睡、泄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要熟谙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按照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准备教学工作计划。幼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已不能对等,所以部分原因是从待遇角度上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

2、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社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肯定或否定、尊重或鄙视的态度。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上升了”;另外7.7%的人则认为,“没什么变化”。调查还指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更尊敬”幼儿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3]。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在幼儿园干得再好,顶多也就能当个园长,况且园长只能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当的,换个工作环境,混上个科级干部真不是什么难事”这句话多少也能说明一些教师出现倦怠的部分原因。

3、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对教师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1、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1)案头工作多

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个案、摘抄、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报告请示、演讲稿、各种教具等等。许多幼儿教师反映许多案头工作是内容上重复、缺乏针对性的,且案头工作花费了她们许多精力,占据了她们许多思考,吸取新知识的时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

(2)班级人数多

据调查表明,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即一个班的幼儿人数往往超出完额的5—20个。班级的人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极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何况还要提起十二分心来以防事故的发生。可见,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十分大的。

(3)业务学习多

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以取得一大堆的证书。要获得这些证书,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

(4)开课多,比赛多

几年每个月幼儿都有对外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此外,还有各级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报教具比赛等等,频频的开课、比赛,使得幼儿教师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2、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一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相反,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3、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幼儿园管理就缺乏民主,对幼儿教师作为人的主体关怀不够,这就往往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从而产生倦怠心理。其实幼儿园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领导的赏识,并需要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苦于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的学习和培训,使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尽人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幼儿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诱发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自尊是对教师职业倦怠起控制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被认为是压力的源泉。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那些认为有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并将其归咎于命运、运气或其他人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从未当过幼儿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有寒假暑假,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正是由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此外,教师个人背景因素也对工作有所影响。比如说教龄、学历、经验等等。年轻的教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效果的年轻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情感,失去积极性;而进入幼教行业几年的教师,她们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二:一是多年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家里家外做的事情类同,在幼儿园要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回家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有相同的家务事。许多教师回到家已失去耐性,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反而显得简单粗暴。有时还会影响教师幸福婚姻生活;二是这些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打拼,精力、体力消耗甚大,如果没有成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教师,她们会有严重的心理失衡,再加上幼教专业其工作价值不等同于有些职业。如:医生、教授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丰富而拥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幼儿教师到了这个年龄便开始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不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那样有活力,又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那样有一种被人认同的社会地位,她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四、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的几点建议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从社会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

(1)幼儿教育事业需要社会提供立法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教育更需要立法,因为幼儿教育具有奠基性,它对国家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可以体现,远非各级政府和部门能自觉予以足够重视的,幼教事业呼唤立法保障。希望政府在重视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快制定和颁布幼儿教育法,从而推动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幼教,规范幼教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办园资格等重要法律关系。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在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上健康发展。

(2)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义务教育的程度和年限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而我国在义务教育的程度和年限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所以,社会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育的办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并向社会各界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幼儿教师的工作和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拖欠且足额发放幼儿教师工资,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让幼儿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有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改进幼儿教师工资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让幼儿教师的工资具有社会竞争性,是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

2、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以及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教材更新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教育学和深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也成为必然的趋势。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入,所有这些,都向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质要求。所以,社会应该为幼儿教师多提供机会,提高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职业压力,避免陷入职业倦怠状态。

(二)、从幼儿园角度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营造宽松的、积极的工作氛围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熏陶。如果幼儿园管理者能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幸福、工作的乐趣。于是,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每一位教师,引导教师感受工作的乐趣,体验自己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快乐,就成为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另外,还要注重做好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教师的压力。多找机会和教师谈心,耐心听取大家的倾诉,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促使教师很快地减轻心理压力,愉快地工作。此外,在紧张工作之余,幼儿园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增进,人心得到凝聚

2、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

(1)教师工作评价要从教师心理感受出发

长期以来,提起评价人们自然会与打分、排队联系在一起,似乎评价的目的就是要评出个一、二、三。可是第一只有一个,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会伤害大多数人的感情,挫伤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在这里,我想我们可以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比如说将打分式评价改为平时的研讨式评价。每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家互相观察各班的环境布置、教育活动、家长工作、班级特色活动等,然后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互相取长补短,气氛热烈而轻松,评价是平等的,民主的,真正起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

(2)教师工作评价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变园长为主为教师自评为主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被动的评价者,毫无主动性可言。评价时间、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都掌握在园长手里,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无法激起教师参与评价的热情,他们对评价工作的态度是消极的,有时甚至是排斥的。我觉得幼儿园园长应该先和所有的老师共同来制定评价的标准,然后让园长及老师们都对照共同制定的标准进行自评,并在自评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策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降低了教师在量化考核时的心理压力和排斥心理,而且还能帮助教师监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发现优缺点,明确评价的真正意义。园长可在教师自评后,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共性问题,再针对性地组织教研活动或业务学习,以促进全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倡导合作、民主与开放的教师文化,建立园内民主管理制度

幼儿教师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幼儿园组织环境中,她们已经习惯于照章办事,按部就班,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材料,按照统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也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园乃至自身的教育质量,进而形成了求稳、不担风险的职业惯性思维,并在此种惯性下重复着已有的默契行为。近几年来,社会变迁极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一切固然为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冲击了已形成的教育惯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强调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等等,其实也是对教师间的合作教协调教学和团队精神提出要求。因此,幼儿园应该营造教师合作研究的文化氛围、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每个幼儿教师的发展。

(三)、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

在幼儿园中,那些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教学特长--她们在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有些教师不仅在本园、本市,而且在全省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自豪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2、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却有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工作很吃力。

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她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把工作做好。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如果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几年、十几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机,甚至变成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而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创造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育研究创造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进行教育研究创造还会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充满挑战性和乐趣。

4、要多和“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为伍

多和“先进分子”为伍,不仅可以从她们那里得到专业方面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经常受到“先进分子”们的那种健康的、积极向上,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的积极的应世态度所感染,这当然有利于教师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经常与工作中的“落后者”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被她们的那种消极的应世心态所感染,进而走进工作的倦怠状态中。

5、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幼儿园里面,有一少部分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当然也有一部分不愿意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因为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缘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好工作,热爱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创还得靠自己去开创,比如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这需要每位幼儿教师去自己沟通。

如何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平常在和园长们的交谈中,发现她们常常为管理问题感到困惑:当各种制度逐渐完善,执行也日益严格时,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却日渐疲惫,工作表现近乎机械。许多老师渴望能调动工作单位,个别老师甚至辞职脱离幼教公职,更多的老师则是维持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本文试图从关注教师的“烦”、“惧”、“闷”入手,提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教师的“烦”,解决疲惫不堪的困扰

纵观整个教育系统,为孩子减负的口号不绝于耳,而谁来帮老师减负呢?特别是幼儿教师,由于教育对象年小无知、自我保护能力差,许多事都要教师亲历亲为,可以说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疲于奔命”。同时,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她们独自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内容涉及科学、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还要负责家长工作和部分保育保健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文案,怎能不叫幼儿教师疲惫不堪呢?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是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第一原因。那么,管理者应怎样缓解幼儿教师的“烦”呢?

1.控制“师幼比例”

有些幼儿园或受短期利益驱使,或因承受不了优质资源不均衡的压力,拼命扩大幼儿园规模,班级幼儿人数迅速膨胀,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容易引起教师对职业的倦怠,同时还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利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事业发展,以各级各类幼儿园评定标准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保证合理的班级“师幼比例”。另外,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一般都会遇到婚期、孕期、哺乳期及各种需要请假的事情。幼儿园要做好应对措施,遇有教师请产假或非短期病假、事假,应及时调配教师,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自闭症、多动症、心理有疾病的幼儿等)应适当增加保育人员或相应减少幼儿人数。只有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才能保障教师在职责和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做好日常工作。

2.树立效率意识

为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要率先树立效率意识,注意引导教职工克服女性爱聊天、办事拖拉、目的性不强的弱点,引导教师早计划、早安排,紧紧抓住主线,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时间;应避免大肆表扬宣传加班加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的榜样,引导教师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开会,大部分幼儿园每周都会利用一至两次下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或政治学习,无形中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者可以利用上下午时间分别组织没课教师进行学习,这样,虽然组织学习的行政人员比较费时,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多数教师按时下班。

3.减少文案工作

教师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门,有专业学习记录、教育反思、家访与预约谈话记录、家园联系手册、活动设计、教研活动记录、观察与个案记录等等。繁杂的文案工作往往压得老师们喘不够气来,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对于无价值的或价值不高的文字材料应坚决去除。对于日常工作中必须的文案工作,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差异,也不应一刀切,而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高级教师或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可要求少写、略写或简单写,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以便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更好地引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年轻教师或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则要求详写、细写,使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鼓励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还可以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或缓解因准备、收集资源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幼儿园应注意发挥集体力量,允许同年级教师在共享教育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同时,要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具、玩具及环境创设的材料,让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轻松工作的目标。

二、关注教师的“惧”,解决担心出事的困扰

有调查显示,在对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上,86.7%的教师已经到了“谈伤色变”的程度。出过事故的教师成了“惊弓之鸟”,没出事故的教师则惴惴不安。然而,在处理事故时,幼儿园往往只一味关注事故给幼儿园形象带来的损害,对责任教师不但不理解反而进行惩罚,这对已受到家长责难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可见,安全问题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管理者应怎样缓解教师的“惧”呢?

1.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应急预案

幼儿园应根据教学、后勤、行政等各项工作的特点和对安全的特殊要求,制定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制度体系。[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要明确、责任要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幼儿园的意外事故防不胜防,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及时、快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是降低伤害程度,遏制伤害范围扩大的关键。因此,在完善的安全制度下,幼儿园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样面对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才不会不知所措、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才能起到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的作用。

2.依法分清责任,客观面对安全问题

幼儿伤害事故是家长和幼儿园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应客观面对,依法分清责任,不应以主观的感觉来判断。然而,目前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很多幼儿园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损害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求得幼儿园的平安无事。这种做法,由于幼儿园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往往会给当事的老师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对安全的恐惧感。在当前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运用《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民法通则》等法律武器,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划分双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让步和妥协。在对待事故责任教师时,管理者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因事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是对当事人一味地责备和训斥,让她们在沉重的心理负担下雪上加霜,增加她们的心理负担,让她们感到失望和无助。当然,对于由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则应对责任教师严肃处理。

三、关注教师的“闷”,解决焦躁、抑郁、困扰

幼儿教师是直接和幼儿相随、相伴的人,幼儿好模仿、情绪易受感染,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集中精力完成教育任务,更会关系到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幼儿教师具有细腻敏感、情感需要强烈等特点,她们希望体验集体的温暖,感受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认可和鼓励,当她们的情感、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也会造成幼儿教师对职业的倦怠。

那么,管理者应怎样缓解教师的“闷”呢?

1.疏导不良情绪,让教师远离“焦躁、抑郁”

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孩子、面对家庭、面对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这使得许多教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心里有了压力,若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教师就很有可能将不良情绪向幼儿、同事甚至是家里人发泄,造成不良后果。幼儿园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教师心里状态,及时和教师谈心、沟通,及时消除疑惑、误解,疏导教师的不良情绪。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只有教师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和及时的疏导,才能使教师的心理维持在健康状态。

2.通过赏识激励,让教师充满自信地投入工作

当我们对教师说,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激励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发展时,应该想到将教师换成管理者、幼儿换成教师也是成立的。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她都有闪光的地方,都有长处,都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赏识。在平常活动中,管理者只要发现教师在某个方面有一点进步或收获,都应用赞赏的语言和态度,抓住时机给予激励,让她们在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进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3.满足不同需要,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源于她的内在需要。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尽量“读”懂教师、了解教师的心,仔细观察她们在情绪、表现、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还要创造足够的沟通机会,从言谈中、生活中、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从生活上、工作上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要。在业务上,应该为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如:为年轻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她们多走出去学习,满足其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中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满足中年高级教师尽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的需要;为老教师提供自愿换岗的机会,满足老教师调整身心的需要等。在生活上,要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如:对生病的教师嘘寒问暖,向有困难的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教师的生活上中的需要……这些措施有助于削减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她们心情舒畅地作。

总之,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用心,竭尽全力为教师减负,规范幼儿园安全工作,让她们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享受到身心愉悦,才能不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此文转载自学前教育)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