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态教育与课堂实践
1. 环保课堂进校园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专家进校园,围绕绿色冬奥、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课程。例如,邀请冬奥组委专家讲解绿色冬奥理念,或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碳减排知识,全年覆盖200多所中小学,惠及近5万师生。
案例:中关村第一小学绿少基地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讲座,并通过科技节等活动推广环保理念。
2. 生态教育基地参观
通州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学生可体验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全流程,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增强环保责任感。
北京世园公园生态环保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法治教育与生态保护结合,开展互动式学习,助力青少年理解环保法律。
二、自然实践与低碳行动
1. 植树与采摘活动
怀柔植树踏青:企业或团体可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侧柏、银杏等树种,并搭配有机草莓采摘,结合团队建设与环保行动。活动包含挖坑、回填、栽植等环节,适合企业团建,费用约255元/人(40人成团)。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探访:组织学生实地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观察湿地生态提升环保意识。
2. 绿色出行挑战
骑行与低碳打卡:通过北京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参与者骑行或步行可累积碳能量兑换奖励,如公共交通优惠券或公益项目支持。平台用户超3000万,累计碳减排量达46万吨。
个人案例:骑行15公里减少碳排放,结合中欧可持续合作主题,推广健康出行与环保理念。
三、环保主题艺术与科技融合
1. 环保艺术节与赛事
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通过少儿才艺大赛、美术比赛等,征集环保主题作品,吸引超3500万人次参与。例如,儿童剧《萤火虫姐弟历险记》线上观看量达1100万人次。
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公众可体验节能车辆设计,参与低碳知识问答,了解新能源技术,活动结合科技展示与互动体验。
2. 数字化环保实践
无纸化活动管理:拓展活动采用电子签到、在线任务分配等方式减少纸张消耗,并通过智能监测优化能源使用(如太阳能充电站)。
四、企业与社会团体参与
1. 定制化环保团建
倍力拓展团队:提供野外生存、急救培训等专业课程,结合环保理念设计团队挑战,如水资源保护项目。
公益志愿服务:如“夏日出行绿色环保拓展活动”,招募志愿者参与残障人士关爱与环保宣传,促进社会多元参与。
2. 绿色供应链合作
本地化采购与可持续餐饮:活动优先选择有机食材和本地供应商,减少运输碳排放,并推广素食选项。
五、政策与平台支持
北京市持续推进绿色出行与环保教育,如2024年“六五环境日”聚焦京津冀生态协同,并通过《2023年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提升绿色出行比例至74.7%。企业或学校可依托政策支持,申请参与合作的环保项目。
总结:北京的环保拓展活动以教育为基础,结合自然实践、艺术创新和科技应用,覆盖从青少年到企业团体的多元需求。如需具体报名或场地信息,可参考相关机构官网或联系活动组织方。
猜你喜欢:企业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