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02:30
清华美院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领域具有突出成果,通过科技手段赋能文旅体验。例如:
1. 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张烈教授团队主导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探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虚拟复原及互动传播技术,结合旅游场景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
2. 传统工艺活化应用: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通过复原陶瓷、漆艺、金属工艺等传统技艺,将其转化为文旅产品设计,例如“丝路梦享号”旅游列车的内部设计,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成为高端文旅IP。
清华美院在乡村文旅开发中强调艺术介入与可持续发展:
1. 公共艺术激活乡村旅游:董书兵教授的《大地之子》雕塑成为甘肃瓜州戈壁的网红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阿尔山西口村的“乡村艺术季”通过艺术创作、民宿改造和文创开发,将贫困村转型为旅游目的地。
2. 非遗与文旅结合:团队通过挖掘地方非遗资源(如满洲窗、传统印染技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在内蒙古、浙江等地推广“艺术+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信息艺术设计系的研究将前沿科技融入旅游场景:
1. 沉浸式交互设计:王之纲教授团队研究数字展馆与文旅空间的跨界融合,例如故宫“丝路山水地图数字艺术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游客的叙事性体验。
2. 智慧城市与旅游服务:付志勇教授团队探索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文旅服务设计,包括智能导览系统、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旅游路线规划等。
清华美院依托多学科交叉平台推动文旅研究:
1. 政策对接与实践转化:团队紧密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参与制定《乡村建设美学导例》,推动艺术与旅游的标准化结合。
2. 国际合作与案例研究: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引入国际文旅创新案例,如数字敦煌项目中的多语言交互设计。
尽管未直接设立“艺术与旅游研究所”,但相关研究分散于以下机构和项目中:
清华美院在艺术与旅游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科技赋能、文化引领、全域融合”的特点,通过跨学科合作将艺术创作、数字技术、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既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如需更具体的研究方向或案例细节,可进一步查阅相关项目报告或学术成果。
猜你喜欢:清美画室
更多厂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