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课程模式、工艺结合和项目实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强调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及相关方向:
1. 刺绣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课程内容:以传统刺绣工艺为基础,结合湿毡、珠绣、光纤等多种现代材料和工艺,开展设计实践。课程强调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并通过民间艺人进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传统工艺的现代应用。
实践形式:学生需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流程作品,如结合羊毛毡与珠绣的海洋主题配饰、菌类形态的立体挎包等。
特色:课程被列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注重“研究型训练模式”和“设计应用带动工艺传承”。
2.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
课程内容:涵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等方向,课程包括设计表达(制图、施工图)、材料与构造、环境物理、园艺基础等。
实践形式:通过建筑设计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等课程,学生需完成实际项目,如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室内设计、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等案例的参与。
特色:强调“系统与融通的设计概念”,结合社会需求开展项目化教学。
3.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系)
课程内容:涉及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等,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设计程序方法、用户体验研究、系统与服务设计等。
实践形式:学生需通过设计工程应用、展示快题设计等课程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如家具设计、智能产品原型开发。
特色:依托实验室资源(如现代产品造型实验室)开展跨学科实践,注重创新工程技术与设计的结合。
4.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系)
课程内容:包括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数字媒介设计等,强调综合设计表达与材料实验。
实践形式:课程要求完成广告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等实际案例,并通过活版印刷、纸纤维艺术等工艺课程提升动手能力。
特色:注重“从二维到三维的创作角度转换”,如佛教传统纹样的立体化实验。
5. 陶瓷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系)
课程内容:涵盖传统陶艺、现代陶瓷设计、材料工艺等,课程包括陶器成型、釉料实验等。
实践形式: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从拉坯到烧制的全流程创作,并尝试结合现代材料与工艺进行创新。
特色:通过工作室模式(如陶器工作室、现代工艺工作室)开展实践教学。
6. 信息艺术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系)
课程内容:聚焦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智能科技应用,课程包括数字媒介设计、用户体验研究等。
实践形式:依托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等平台,开展智能体验设计、数字艺术创作等跨学科项目。
特色: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如光纤与珠绣结合的光效设计。
7. 综合实践课程
实习与社会实践:所有专业均设置实习环节,学生需参与企业合作项目或社会调研,如环境艺术设计系的城市规划实践、工业设计系的产学研项目。
毕业设计与论文:要求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完成综合性作品,如敦煌元素的现代首饰设计、宇宙主题的羊毛毡装置等。
清华美院通过工艺实践、项目驱动、跨学科协作三大路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仅覆盖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还注重社会需求与创新思维的融合。相关课程多依托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
猜你喜欢:央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