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明确合同核心条款的执行监督
1. 租金与费用支付监督
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周期(如月付、季付)核查租金是否按时足额支付,并保留转账凭证或收据。若逾期支付,可依据合同条款收取违约金或启动解除程序。
监督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清洁费)的分摊与结算,确保乙方独立承担相关费用。
2. 场地用途与使用范围核查
定期检查乙方是否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场地,如是否存在擅自转租、改变经营范围或从事违法活动等行为。
若合同中规定禁止改造设施,需核查乙方是否未经允许改动场地结构或设备。
3. 设施维护与安全责任落实
监督甲方是否履行场地及配套设施(如水电、消防设备)的维护责任,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检查乙方是否合理使用设施,若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需按合同要求修复或赔偿。
二、建立动态监督机制
1. 定期现场检查
甲方可制定检查计划,重点核查场地卫生、安全措施及设施状态,并记录检查结果。
若发现违规行为(如堆放危险品或超容经营),需书面通知乙方限期整改。
2. 文件与备案管理
要求乙方定期提交经营活动备案资料(如营业执照、活动方案),确保合法合规。
保存双方沟通记录(如邮件、书面通知),作为争议处理的依据。
3. 保险与风险控制
确认双方是否按合同投保公共责任险、火灾险等,并核查保单有效期。
发生安全事故时,依据合同划分责任,如乙方需承担活动期间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三、违约处理与争议解决
1. 违约行为处理
若乙方欠租超期或违规使用场地,甲方可依据合同采取停用设施、解除合同等措施,并追究违约金。
对乙方擅自转租或破坏设施的行为,可没收保证金或索赔。
2. 争议解决途径
优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不成,可按合同约定向北京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涉及不可抗力(如征用场地)时,需及时提供证明文件并协商终止合同。
四、技术支持与第三方介入
数字化管理工具:使用电子合同平台(如法大大)实时监控履约进度,设置自动提醒付款或检查节点。
律师或第三方审计:定期委托法律顾问审核合同履行情况,尤其在涉及大额违约金或复杂争议时。
关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规定,双方应依法履行义务,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市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对场地经营行为有具体约束,可作为监督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双方可有效降低履约风险,确保合同顺利执行。若需具体操作指导,建议参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合同范本或咨询专业律师。
猜你喜欢:上海团建公司